替立陶宛出头,欧盟却吃了瘪,中国从G7峰会,可学到不少“干货”_全球实时
替立陶宛出头,欧盟却吃了瘪,中国从G7峰会,可学到不少“干货”
日前,欧盟《反胁迫工具法案》在经过一年多的商讨后,终于达成了最终协议,在当前立陶宛与中国关系紧绷的情况下,该法案的出台被认为是欧盟在替立陶宛出头,然而,面对刚从G7峰会上学到不少“干货”的中方,欧盟还是吃了瘪。
(资料图)
【欧盟通过《反胁迫工具法案》】
立陶宛挑衅,欧盟强出头
2021年3月,立陶宛不顾中方反对,公然违反外交合约,就台湾地区设立所谓“代表处”一事给予了通过。中方多次交涉无果后,实施反制措施,暂停了与立陶宛的部分经贸往来。
但立陶宛政府不仅没有收敛,反而还变本加厉,在佩洛西窜台后,也紧接着派出了交通部长窜台,中方继续反制,取消了与立陶宛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合作。这让立陶宛有些跳脚了,在要求中方取消制裁未果后,开始疯狂给中国泼脏水,并试图挑拨欧盟与中国间的关系。
【立陶宛外长挑拨中欧关系】
在4月份的北约外长会议上,立陶宛将矛头对准我国,声称中方在俄乌问题上立场不清,并表示要与中方“脱轨”;在5月12日召开的欧盟外长会上,立陶宛方又对中方发出威胁,表示中方必须要遵守国际规则,否则欧盟会用“武力语言”与中方交涉。此外,立陶宛外长还将台湾问题与俄乌冲突相比较,要求欧盟做好与中方关系恶化的准备。
面对立陶宛的疯狂叫嚣和美国的不断施压,欧盟在近期加速通过了《反胁迫工具法案》,并宣布要对那些对欧盟成员国实施“经济威胁”的国家加征关税,无疑有了几分要为立陶宛出头的意思。
中方借力打力,用“经济胁迫”做出回应
对此,外交发言人汪文斌表示,立陶宛一事,中方已经多次表明立场,并重申“一中原则”,希望立陶宛政府能迷途知返。而在提到欧盟为立陶宛出头时,汪文斌用到了一个特别的词语——经济胁迫。他表示,中国与欧盟都是美国“经济胁迫”的受害者,并呼吁中方与欧盟一起,团结起来反抗美方“经济胁迫”。
中方这一招借力打力,用的可谓十分巧妙。在此前召开的G7峰会上,美国、日本等国频频将经济胁迫与中国联系起来,动不动就拉出来炒作一番,而它们之所以这么做,归根到底就是两个字:害怕。
【汪文斌呼吁欧盟反抗】
最近几年,中国的发展速度快得超出了它们的想象,虽然中方只是在正常地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,但由此带来的产业竞争力,让他们感到了极大地压迫感和恐惧感。就拿日本来举例,新兴产业转型的落后和传统制造业根深蒂固的弊病等原因,导致日本经济止步不前,其最核心的电子、汽车制造等方面,也逐渐被中方赶超,追赶不上的无力感和焦虑感,让日本对中国的敌意越发明显。
而日本这种心态,在G7各国中其实普遍存在,甚至连实力最强的美国,也不得不心生忌惮,因此就开始搞起了“遏华小团体”,各种给中方泼脏水,意图通过炒作所谓的“经济胁迫”,来阻止其他国家与中国的合作。
“经济胁迫”这顶帽子,美国戴最合适
然而事实上,真正搞经济胁迫的,正是美国。据数据统计显示,世贸组织中将近三分之二的违规记录,都是由美国引起的,美国是当今国际社会中“最不守规矩”的国家,2019年,美国为了免受惩罚与束缚,出手干涉世贸争端仲裁机构的法官遴选,导致国际贸易面临严重危机。
除了干涉官员选拔之外,美国最常用的胁迫手段,无疑就是实施制裁了。据统计,在美国上届政府执政期间,对其他国家实施的制裁措施,累计超过了3900多项,制裁的个人和实体将近9500个。
【拜登签署《通胀削减法案》】
此外,美国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,甚至还连盟友也不放过,就比如《通胀削减法案》以及《芯片和科学法案》的颁布,其实质就是打着经济政策的名号,实行侵吞它国利益的行为,不少欧洲国家的经济因此受到极大打击。同时,美国还在利用自己的霸权,限制荷兰等欧盟国家对中国的半导体制备出口,导致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严重受阻,世界经济秩序也受到了冲击。
总的来说,经济胁迫这顶帽子,还是戴在美国头上最合适。汪文斌的话无疑是将这一人尽皆知的事实,在国际社会面前彻底摊开,是选择继续掩耳盗铃还是奋起反抗,欧盟真该仔细想想了。
编辑:赵一
审核:咕咚
X 关闭
- 太阳能